名人传读书笔记(集锦15篇)

更新时间:2024-02-25 11:34:47
名人传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传读书笔记1

大家常说:“阅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位益友。”经典的书可以让你细细品味。在暑假里我读了许多好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了许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雕刻家、作家,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也能品读书中的精华,让书带给我们清凉。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的一生经历的许多不幸。幼年丧母,他只有靠报酬来养活自己,可他不幸耳聋,性格变得孤僻,可他仍坚持写作。他留给后人的是那一首首优美的旋律,是那一张张写满音符的纸张……

贝多芬的坎坷经历是大家无法想象的。三十年的耳聋,还能坚持写作,他有多大的毅力。他喜欢与音乐为伴,与大自然为友,是它们带给了贝多芬生活的勇气,是它们给了贝多芬优美的乐章。

在生活中,我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我应该自己先想一想,说不定答案就在那一分钟中;如果遇到很难的事情,我是该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名人传》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思考。

阅读一本经典=一个好友,阅读一个故事=一点思考,与书为友,让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童年!

名人传读书笔记2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名人传读书笔记3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人传》。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初著名的作家。

这本书激励过很多人。《名人传》里面主要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个个都有顽强的意志力,有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最终成为了受世人钦佩的伟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他的人生旅途如此坎坷,他却仍能够坚持下来。就算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还是坚持作曲。因为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充满了幻想。谁也无法想象,他从出生起就经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这种敢于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桑兰。她曾经跳马时不慎从马箱上摔下来。下半身完全瘫痪,这对于常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生活下去的信心,她渴望着恢复,所以她一直都努力做着康复训练。

贝多芬和桑兰虽说经历的事情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不向命运屈服的心。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我们不正缺少这中不想命运。

名人传读书笔记4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

这部著作是俗套的,因为它写的是妇孺皆知的名人的奋斗史;这部作品更是不落俗套的,因为正是它的问世,使名人的奋斗史家喻户晓。一个人可以改变很多,唯有信仰,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

作品为三人作传——米开朗基罗,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他们从事着不同的事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唯一相同的是不可磨灭的精神和信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米开朗基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示是无穷的。我认为,我们的学习亦是如此。也许我们之所以落后于优秀的人,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精神品质上。”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必定会为了这样的习惯而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提升。你看到别人名列三甲,却没看到彻夜不熄的灯火;你看到别人春风得意,却没看到昏黄的灯光下疲惫的灵魂;你怨天尤人时,别人又完成了一道题目。我们的起跑线也许不同,但我们的人生是靠自己把握的。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有的人千磨万击还坚劲,有的人,却自甘堕落。

班上学生成绩落差很大。有的人,并无聪颖天资,愣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闯进了年级前十。有的人天生聪慧,结果不好好学习,心术不正,成绩惨不忍睹。我偶然听闻班里的尖子生每天学习到1,2点,心中找到了差距。有人说这样的人愚蠢,殊不知说话的人才是最愚蠢的。自己的尊严要靠自己争取,而不是靠拙劣的口才或者廉价的施舍。

因此,我坚信信仰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一切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唯有信仰,他推动我们的人生步步向前。凡事怕”认真“二字,其此之谓乎!

名人传读书笔记5

在《名人传》中,我看到了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息”,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贝多芬。

一位被父亲逼迫学习音乐的儿子;一位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的孩子;一位在十七岁就做了一家之主的孩子;一位在音乐生涯中发现自己聋了的音乐家;一位被爱情所遗弃的孤独者;一位被病痛折磨着的可怜虫;一位在他死时为他合上眼的竟不是被他称为“儿子”的人。在这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讴歌欢乐。陪伴着贝多芬的就是那音乐,音乐可以净化人类肮脏的灵魂,音乐不会将别人抛弃,音乐可以带着人类脱离这冷血的世界。我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尽管我并没有听过多少,尽管我也不懂音乐。我只会将眼睛闭上,用心聆听着他的音乐,他的人生。他将他所有的感情寄放在音乐中,那快乐、慵懒的《第一交响曲》,那温柔、梦幻的《第四交响曲》,在《第四交响曲》中坦白、自由的力量…我喜欢贝多芬的人生,尽管他的人生大多 ……此处隐藏5817个字……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再次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的脚步无法继续。托尔斯泰注定陷入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我的信仰生活使他痛心疾首。直到这一天,疯狂的绝望是他走上了离家之路。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最后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

米开朗琪罗以另一种方式获救。在他70岁是理解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理解应得的俸禄。因为他认为那是神的使命。对神的信仰使一生猜疑的米开朗琪罗到了晚年不在怨恨,他说:可怜的我满足愿望已晚,此刻,你还不明白吗?宽容,高傲,善良的心,明白原谅去向侮辱他的人以德报怨。”他出于惯性不断雕塑,1546年2月中一天的落日时分,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给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智慧。”这是托尔斯泰对宗教的重新思考。

名人传读书笔记12

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我们: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名人传读书笔记13

书名:《名人传》《托尔斯泰传》

作者:罗曼罗兰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简介:

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望族,两岁丧母,九岁丧夫。在喀山求学时,由于厌恶了贵族生活,于是逃到高加索去服兵役,在克里木战争中,曾任炮兵连长。1862年他与索菲亚结婚,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著作。82岁的时候,他选择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优美词语摘抄:

争先恐后、意想不到、自始至终、满面泪痕、自欺欺人、心猿意马、忘恩负义、心灰意冷、可怜巴巴、魂牵梦萦、诗情画意、蜿蜒巍峨、如诗如歌、无缘无故、融为一体、持之以恒、惊讶不已、接连不断、枝繁叶茂、微不足道、轻蔑不屑、自言自语、隔三差五、怪里怪气、悲痛欲绝、热情洋溢、眼花缭乱、焦躁不安、栩栩如生、朝气蓬勃、不知不觉、疲惫不堪、旁若无人、大喜过望、回眸一笑、奄奄一息、无能为力、愚昧无知、徒劳无益、毕恭毕敬、九牛二虎、浑浑噩噩、苟延残喘、竭尽全力、狼狈为奸、一丘之貉、不屑一顾、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忧心忡忡、格格不入、惴惴不安、自私自利、津津乐道、义正辞言、坚信不疑、嗤之以鼻、无处不在、千篇一律、挥洒自如。

《名人传》句段摘抄赏析:

①“这颗纯洁的、仁慈的心,宛如一道明亮的光华,永远能从别人的身上发现他们最优秀的品质”,这种极其温柔的心啊!当他幸福时,他想到的只是那个他知道其不幸的惟一的人,他为之哭泣,他愿为之献出爱心。他搂着一匹老马,求它原谅他让它受苦了。他很高兴去爱,即使不被人爱也无妨。人们已经窥见他未来天才的萌芽:使他为自己的身世而哭泣的想象;他那永远试图想象人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不息的头脑;他早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他那敏锐的目光,能在自己举丧桩时,看透别人的面容,知晓别人是真伤心还是假装悲威。

②经历了近几年颓废而紧张疲惫的日子之后,能重温童年那“美好的、无邪的、诗情画意的和快乐的时期”,重塑一颗“善良的、多情的、会爱的童心”,他觉得非常之甜美。

③一条河边,群山中的日出;以极大的渲染手法描绘出声和影的惊人的夜景;当远处积雪山峰在紫雾中消失时夜归的士兵唱出美丽歌声在清纯的空气中飘荡的美景。

④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在这片繁星点缀的广袤天空下,人们难道不可以安适的生活吗?他们在这里怎么会保存着一些凶狠的、复仇的情感,保存着消灭同类的狂怒呢?人类心中所有恶的东西都应该在与大自然接触时消失掉,这是善于善的最直接的表现。”

⑤在大自然中,他倾泄,他麻痹,他激越他的忧愁、他的欢乐和他的爱情。但这种浪漫的陶醉从未损害他目光的敏锐。

⑥清亮的新月那平静的光芒。闪烁的池塘。一棵棵的老桦树,枝繁叶茂,月亮下的一面呈铝白色,背着月光一面的树影遮蔽着树丛和大路。鹌鹑在池塘后面的叫声,两棵老树轻轻相触时难以辨出沙沙声响。蚊子嗡嗡,一只苹果落在枯叶上面,一直跳到平台石阶上的青蛙,绿绿的背部在一缕阳光下闪亮……月亮在上升;它悬于空中,清辉漫步;池塘更加的清晰明亮;暗处变得更加的暗黑,亮处则更加的清亮……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悟:

在这一章中我知道了虽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是他同情于下层人民,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名人传读书笔记14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但却是命运待他们不公:为什么贝多芬没有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样好的身世?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没有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的自由?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有追随者?

他们有种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时表现得勇敢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写的人”。

名人传读书笔记15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F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校正时间的偏差。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的,是自我同无形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为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籍。他们是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新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转》的结尾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确实,“用痛苦换来了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转》内在的紧张和动人心魄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光芒!

《名人传读书笔记(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